急性胃扩张是指短时间内,胃壁肌肉张力降低或麻痹使胃内容物不能排出,由于大量气体和液体潴留,胃和十二指肠上段高度扩张而导致的一种综合征。此病可由多种原因所致,通常为一些内外科疾病状态或麻醉手术、外伤应激等的严重并发症。该病虽不多见,但后果严重,预后不良,尽早诊断和治疗对防止发生呼吸窘迫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至关重要。
急性胃扩张的发病率目前尚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儿童及成年人均可发病,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多在21~40岁。
发病机制
病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壁神经肌肉麻痹和机械性梗阻是引起急性胃扩张的两大发病机制。
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因素均可引起急性胃扩张。常见病因归为三类:
1.外科手术、创伤、麻醉:创伤、麻醉和外科手术,尤其是腹腔、盆腔手术及迷走神经切断术,均可直接刺激躯体或内脏神经,引起胃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胃壁的反射性抑制,造成胃平滑肌弛缓,进而形成胃扩张;
上腹部挫伤或严重复合伤时,急性胃扩张的发生与腹腔神经丛受强烈刺激有关;麻醉时气管插管、术后给氧及胃管鼻饲,亦可产生大量气体进入胃内,形成胃扩张。
2.疾病状态:胃扭转、嵌顿性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雍积症、十二指肠肿瘤等可引起胃潴留和急性胃扩张。
脊柱畸形、环状胰腺、胰腺癌等压迫胃的输出道可引起急性胃扩张;躯体部上石膏套后引起的石膏套综合征,可引起脊柱的伸展过度,十二指肠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而引起急性胃扩张;情绪紧张、剧烈疼痛、精神抑郁等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张力减低或排空延迟;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尿毒症等均可影响胃的张力和胃排空。
3.各种外伤产生的应激状态:尤其是上腹部挫伤或严重复合伤,其发生与腹腔神经丛受强烈刺激有关。
4.暴饮暴食:可导致胃壁肌肉过度牵拉而引发反射性麻痹,也可产生胃扩张。
病理
病理解剖可见胃及十二指肠呈高度扩张状态,早期胃壁变薄,黏膜变平,表面血管扩张、充血,胃壁黏膜至浆膜各层均见出血,少数血管见血栓形成。由于炎症和潴留液刺激,胃壁逐渐水肿、变厚,并更加扩张。
胃黏膜缺血可导致胃壁梗死、糜烂,严重者发生坏死及穿孔。
诊断
病史要点
1.手术后的胃扩张可发生于手术期间或术后任何时间,最常见于术后第2天至第3天,可以突然发生,更多为渐进性。
2.既往史需关注起病前是否存在手术、外伤、应激、内外科疾病状态、暴饮暴食。
症状要点
早期主要症状有腹胀、上腹部或脐周隐痛和恶心。随后出现呕吐,呕吐物开始为含有胆汁的棕绿色液体,随着呕吐的逐渐频繁以及呕吐量的增多,呕吐物变为咖啡色,隐血试验阳性。呕吐后症状并不减轻。
如未能及时做出诊断和处理,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和恶化,会逐渐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表现为脱水、碱中毒,并可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和休克。可因胃壁坏死发生急性胃穿孔和急性腹膜炎。
查体要点
患者常呈急性脱水貌,突出的体征为腹部高度不对称性膨胀,以左上腹和中腹较明显。可见无蠕动的胃轮廓、局部有压痛,叩诊过度回响,有振水音。
部分患者可出现“巨胃窦征”,脐右侧偏上出现局限性包块,外观隆起,触之光滑而有弹性、轻压痛,其右下边界较清,此为极度扩张的胃窦,这是急性胃扩张特有的重要体征。
若突然出现腹部剧痛,全腹有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表示胃壁出现坏死穿孔可能。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常不高,但胃穿孔后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增多并伴有核左移。因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均升高。
2.尿常规:因脱水使肾脏缺血,尿比重增加,可出现尿少、蛋白尿及管型。
3.生化:因大量液体积聚及频繁呕吐,生化提示低血钾、低血钠、低血氯和碱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血尿素氮增加。
4.呕吐物隐血试验常为强阳性,且含有胆汁。
影像学检查
1.X线:立位腹部X线片可见上腹部有均匀一致的阴影,可显示左上腹巨大气液平面,充满腹腔的巨大胃影,及左膈肌抬高。
2.X线钡剂造影:若采用X线钡剂造影,钡剂可迅速降至胃的最低处,从而可发现增大的胃和十二指肠的轮廓,而且还可以显示十二指肠梗阻,钡剂不能进入空肠。
3.腹部超声:可见胃高度扩张,胃壁变薄。若胃内为大量潴留液或食物残渣,超声可测出量的多少和在体表的投影;但若为大量气体,其界限与肠胀气不易区分。
鉴别诊断
手术或饱餐后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腹部X线征象,应考虑急性胃扩张。如插入胃管可吸出大量液体(约3~4L),则可做出诊断。
急性胃扩张应与机械性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和幽门梗阻和胃扭转相鉴别。
1.机械性肠梗阻:可有腹胀、呕吐,但常有较明显的急性发作性腹部绞痛,腹部体格检查可见肠型,肠鸣音多亢进,立位腹部X线可见小肠积气,并可见肠腔内多个液平面。胃管吸出内容物后症状不缓解,可与急性胃扩张鉴别。
2.弥漫性腹膜炎。常由腹腔内脏器穿孔引起,起病急骤,腹痛剧烈,腹部肌肉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肝脏浊音界可消失,肠鸣音消失,患者体温常升高,白细胞增多。
立位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3.幽门梗阻:消化性溃疡、胃窦部肿瘤引起的幽门梗阻也可导致胃扩张的发生,但一般起病缓慢,呕吐物为隔夜宿食,无胆汁,上腹部可见到胃型及胃蠕动,胃镜或X线钡剂造影可明确诊断。
4.胃扭转:起病急,上腹部膨胀呈球状,脐下平坦,但腹痛较剧烈,背部及下胸部有牵拉感,呕吐频繁,但呕吐量少且不含胆汁,胃管不能插入胃内。
立位腹部X线片可见胃显著扩大,其内出现一个或两个宽大的液平面。钡餐提示钡剂不能进入胃内而在食管下端受阻。
治疗
治疗原则
1.预防为主,早期识别:对于存在手术、创伤、麻醉的患者出现腹胀时要高度提高警惕,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早期识别。
2.早期治疗:一旦发现急性胃扩张,要及早进行治疗,避免发生呼吸循环衰竭。
一般治疗
暂时禁食,放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将潴留的液体、气体、食物残渣尽量吸出,并用温等渗盐水洗胃。对于不能长期肠外营养的患者,可留置小肠营养管以维持营养。
胃扩张症状缓解3~5天后,可胃管内注入少量液体,如无潴留,即可开始少量进流食,同时经常改变患者体位以解除对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压迫,若无潴留加重,可逐步增加进食量。
药物治疗
监测出入量,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代谢平衡失调。根据血生化检查调整水和电解质补充量。若并发休克时,应同时给予抗休克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的适应证:
1.饱餐后极度胃扩张,即使用较粗的胃管,也无法将胃内容物吸出。
2.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
3.十二指肠机械梗阻因素存在,无法解除,如嵌顿性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及胰腺肿瘤。
4.合并有胃穿孔或出现大量胃出血。
5.胃功能长期不能恢复,静脉高营养不能长期维持,须行空肠造瘘术者。
手术方法以简单有效为原则,术后继续胃管吸引减压。可采用胃壁切开术、胃壁内翻缝合术、胃部分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
常见并发症
急性胃扩张若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甚至出现胃壁坏死、穿孔、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若突然出现腹部剧痛,全腹有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表示胃壁出现坏死穿孔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警惕。
预后
伴有休克、胃穿孔者,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达60%。
近代外科在腹部大手术后常放置胃管、变换体位、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因此急性胃扩张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已大为降低。
预防
1.手术前积极去除各种急性胃扩张的诱发因素,若患者一般状态差,最好于术前进行胃肠减压直到术后胃肠功能完全恢复。
2.术后患者饮食逐渐从流质饮食过渡到普通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3.术中麻醉操作避免使患者吞咽大量空气。
4.术中减少创伤,避免对组织的过度牵拉。
5.术后预防腹腔感染,注意给予营养支持。
6.术后要经常变换体位,并适当给予对症处理,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标签:胃扩张,急性